酒要温着喝,从古至今的权威解密 |酿酒头条

酒要温着喝,从古至今的权威解密 |酿酒头条

青瓷莲花式温碗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种温碗,通常与执壶,也就是“注子”相配,用来温酒,是宴席中常用的酒具,被称为注子注碗。

注子注碗最早出现于五代十国时期,盛行于北宋时期。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五代南唐名臣韩熙载在府中与宾客宴饮的场景。在画卷最右侧,韩熙载面前的宴席桌上,就摆着两副注子注碗。

烫酒时,先在温碗中加入热水,再将执壶放入碗中。这种以水热为酒液加温的方式,并非注子注碗出现之后才有,而是由来已久。

在甲骨文的字形中,就留有古人喝热酒的场景。

酿酒头条获悉有学者从古汉字的字形中发现了商朝人爱温酒喝的习惯。比如“召”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是像是用双手拎住一个大口尊,从一个带足的盆状容器中端下来,再用用工具从尊内盛出液体倒进饮器内。所以“召”的本义,就是备好美酒,请别人来喝。

古代典籍中许多语句,都能体现“召”含有以酒请之的意思,比如“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礼记·曲礼》)“今召客之酒酣,歌舞鼓瑟吹笙”(《吕氏春秋》)“谋令太后为博平君置酒召丞相(《汉书·霍光传》)”等。

有研究者认为,“召”的甲骨文或金文字形中,下面那个盆状的符号,就是用来加上热水温酒的容器。从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对青铜尊盘,似乎印证了这种猜想。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一对精巧绝伦的青铜器,被命名为曾侯乙尊盘。顾名思义,这一对青铜器,每一件都是由一个方尊和一个四足盘组成。

方尊套在盘中央的方孔中。尊内可以放酒,而盘内则夏天放冰,冬天温水,起到冰镇或温酒的作用。有了它,炎炎夏日就可以喝到倾人肺腑的冰镇美酒,寒冷的冬天则可以喝到暖人暖心的温酒,果然老祖宗是懂享受的。

随着酿酒技术进步和普及,酒成了普通百姓的日常饮品,喝热酒的习惯,也就成了日常操作。

元明时期,温酒的生活习俗,在许多戏剧小说中都有体现。元杂剧《老生儿》杂剧中有一个人物,名叫刘引孙,很穷。清明节他去父母坟前祭扫,只讨化了一个馒头、半瓶酒作为祭品。行礼过后,想拿祭品果腹,可是他竟这样说:“这酒冷,怎么吃?我去庄院人家荡热了这酒。”

关二爷温酒斩华雄

明清小说中,喝热酒的描述更加普遍。水浒传中,众多好汉,动不动就要“叫烫些酒上来”;红楼梦里,连深闺千金薛宝钗也懂得,酒“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三国争雄的传奇中,更有“温酒斩华雄”“煮酒论英雄”等经典桥段,至今为我们津津乐道。

这一时期,温酒的器具也越来越方便快捷。

《水浒传》第五回写道:“那庄客旋了一壶酒,拿一只盏子,筛下酒与智深吃。”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注释,将“旋酒”解释为“烫酒”。

有学者认为,“旋酒”的说法,可能来源于当时百姓日常使用的温酒工具——“镟”。南宋时期的字书《六书故》对“镟”有过解释:“镟,温器也。旋之汤中以温酒与洎者也。”

上世纪90年代,还有学者在文章中讲述,江西地区百姓家家都有的温酒器,就叫“镟”,有锡做的,也有陶瓷做的,容量是酒壶的两倍到四倍,把它置于热水中温酒,然后倒入酒壶,供席间斟饮。

明代的许多温酒器是“水火一体”的。比如出土于泸州的青铜麒麟温酒器,造型是一只麒麟瑞兽驮着左右两只圆桶。中空的麒麟腹部是炉膛,尾巴处是炉门。温酒时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炉膛,两侧的圆桶中盛水,放入酒壶。炭火加热筒中的水,用以热酒。与注子注碗相比,这种既能加碳又能加水的温酒器,省去了“换汤”环节,温酒更加便捷。

当时的头部生活方式“博主”高濂在《遵生八笺》里也安利过同类型的温酒炉,甚至画了详细的示意图,可以说是精致生活的天花板了。

03温酒知多少

温酒的方法

微火煮酒:在寒冷的夜晚,往红泥小火炉放入木炭,小壶里盛放酒在炉上温热了,围炉夜话、促膝长谈、其乐融融、宾主尽欢。

隔水温酒:将酒壶或酒杯放在盛着热水的的大碗中,热水不能漫过壶身或杯身,慢慢地温热了,虽然用的时间稍长,但意境同样很美,很吸引人。

温酒的器皿

据史料记载,古人对热酒的器皿其实是相当讲究的。且古人早已知道长期使用锡壶温酒会产生有害物质,因此温酒器皿的多选用铜、铁、与陶瓷,不过,从古自今,还是多以陶瓷制品为主。

04现代微醺的百样温酒

俗话说得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热酒。现代年轻人喝热酒的方式,虽然不像自己那迷人的老祖宗一样讲究,但也是五花八门,花样翻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热红酒

源于古希腊的网红元老

国内许多微醺青年对于热酒的熟悉,是从热红酒开始的。新酿酒获悉在中文网络世界,热红酒可是网红小甜酒的元老。近两年,热红酒的身影从线上走到了线下,又成了火爆一时的网红打卡饮品。

据说,热红酒的雏形起源于古希腊。那里也是葡萄酒的起源地之一,因此,古希腊人早早就学会了用往酒里加香料再煮开的方法,让口感不好的葡萄酒变得适饮。

作为不折不扣的“精神希腊人”,古罗马人也继承了爱喝香料酒的传统,有一些配方甚至流传至今,比如古罗马食谱《论烹饪》上,就记载过一份热香料酒的做法,配方包括葡萄酒、蜂蜜、胡椒、乳香、月桂、藏红花、枣和酒浸枣等等。根据当时香料的名贵程度,这种香料开会的喝法,只有贵族阶层才能消受得起。

在基督教文化中,葡萄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被认为是上帝赐给大地的祝福之一。而在《圣经》的“最后的晚餐”一节,耶稣向他的十二门徒祝酒时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从此,葡萄酒成为基督教一种神圣的精神象征,被称为“圣血”、“宝血”。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文化渊源,热红酒成为圣诞节期间必备的美食,因此也被称为“圣诞红酒”。

如今在网络上流传的各种热红酒配方,看起来简单随性。实际上,许多欧洲国家的热红酒有着自己严格的传统。

比如在德国,传统的热红酒制作就有许多讲究。煮热红酒的过程中,禁止添加水、葡萄汁或者其他果汁,以及葡萄酒以外的其他酒类;热红酒的酒精浓度必须至少为7%,而低于14.5%。

热黄酒

煮酒DIY新中式养生局

黄酒可以温着喝,是大家的普遍共识。像古人一样,将酒壶放进温碗里用热水加热,再加入几颗话梅增加风味,是非常经典的温黄酒喝法。

随着近些年国潮文化兴起,黄酒热着喝,在一众微醺青年中流行开来,并且衍生出许多五花八门的喝法。许多人将自己的“独家配方”分享在社交平台上,往往能赢来不少围观和点赞。

这些新中式热黄酒,有些像是热红酒的变体。加热方式主要是煮,同时在酒液中加料。

热红酒是加水果、香料等,到了传承上千年的黄酒,那肯定得是跟咱们老祖宗药食同源的思路更适配。于是,枸杞、红枣、姜丝、玫瑰花等轮番登场。微醺青年们根据自己的养生需求,以黄酒煮万物。

是不是真养生暂且不论,这样一通操作下来,酒精度变低了,入口的刺激不再那么强烈,酒液增加了酸甜的口感。原本老派的黄酒被赋予了鲜活可人的气质,唤醒了众多年轻人的国潮血脉。

除黄酒之外,也有人将啤酒、米酒,以及近些年很火爆的青梅酒等也用以上方法煮来喝。虽也贴上了养生的标签,然更多的目的,还是为了改善口感。

不过,黄酒、米酒等最好不要大火久煮,小火煮到微冒热气即可,否则容易破坏酒中的风味物质,喝起来发酸。新酿酒获悉也可以尝试先将其他辅料加水煮开,再把酒倒进去混合,更有利于保留酒的风味。

热威士忌

威士忌兑白开水喜提《东爱》同款“汤割”

威士忌加冰,是最常见的喝法,讲究点儿的还会特别嘱咐调酒师:冰球我只接受手凿!

不过,大冬天喝冰威士忌,属实过于透心凉,不如兑上一杯白开水。

这可不是赵丽蓉老师在开玩笑。在古早日剧《东京爱情故事》中,莉香就曾实名点赞这种喝法。

做法也很简单:在杯中倒入适量威士忌,然后直接往里加热水就成。讲究点儿的,可以先用热水预热杯子,把水倒掉之后,再操作以上调酒步骤即可。

中国白酒科技大会于每年8月18召开

这种喝法在日本被叫做“汤割”,意即用热水来稀释。至于热水要加多少,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调整,甚至还可以加糖、柠檬片、香料等来进行调味,这样你就收获了一款经典鸡尾酒热托提(HotToody)。

随性自在的鸡尾酒,可以用不同的烈酒可以玩出更多热饮的花活儿。

比如,金酒与热茶混合,就是一杯快手“茶割”;煮一杯香浓的热巧克力,混入适量龙舌兰,千万别忘了最后撒上一层红辣椒粉,拉美风情四溢的墨西哥热巧就成了;在白兰地中加入煮热的姜汁汽水,就是热饮版白兰地姜汁。

05现代温酒之说

现代喝酒并不是必须温酒,主要是因为现在技术水平比较高,可以在蒸馏时候通过控制温度去掉甲醇。且新版国家标准规定,以谷物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4g/1L(酒度为60度计),超过的酒已不被允许流入市场。

但“饮酒饮温酒”,其实大有益处:

(1)白酒温热,可以使酒分子活跃起来,让酒香飘溢出来,同时温酒还会降低酒的辛辣程度,使口感更为细腻、绵柔。

(2)温酒有调和气血、温通四脉的作用

(3)温酒可以鉴别真正的纯粮食酒。市面上有些白酒是酒精勾兑的酒,遇热会暴露原形,散发出奇怪的味道;反之,真正的纯粮白酒,温热后,会释放其独有的酒香与谷物的焦香,别有一番滋味。

喝前温一下,才能焕发出酒其独有的酒香;温后再品,醇香四溢,温暖柔和。

闻酒香,品美酒,醇厚丰满,口感绵长

温酒闲茶话人生,正是人间好时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养生小贴士

《大闹天宫》成国内华语影史第三部破10亿票房电影
你们说全民漂移好玩吗?为什么?(全民 漂移)
c语言地址如何输出
💡 小知识

c语言地址如何输出

📅 07-15 👍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