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过夏天的?这些避暑智慧,现代人也能用!

古代人是怎么过夏天的?这些避暑智慧,现代人也能用!

夏天的燥热与难熬,从古至今都是人们要面对的难题。在没有空调、电扇、冰箱的年代,古人依靠智慧与自然,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避暑方式,从吃、穿、住、行中调节暑气,将炎夏过成了诗。

以下,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人如何优雅避暑:

一、冬藏冰块,夏日享清凉

早在周朝,就有冬天采冰贮藏供夏日使用的记载。《周礼》记载:“凌人掌冰。”

古人会在冬季取湖泊冰块,放入地窖深埋隔热,夏天取出使用降温、保鲜食物、冰镇酒水,被称作“冰鉴”,是古代的“冰箱”。

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夏日街头有“冰雪凉水”售卖,可见冰饮在民间也已普及,富贵之家用冰镇水果、酒水,市井人家则以买冰镇水解暑。

二、吃“应季食”,以食降温

古人讲究“不时不食”,尤其在夏天,会选择具有清凉消暑作用的食材:

绿豆汤:清热解毒,降火除烦;

酸梅汤:生津止渴,清凉解暑;

荷叶粥:荷叶清香,健脾祛湿;

西瓜、葡萄等冰镇水果:古代冰镇方式虽麻烦,但富贵人家夏天常以此解暑。

三、住得凉快:建筑与生活巧思

古人夏天的居住环境,充满智慧:

✅ 院落设计

深宅大院、庭院流水、假山叠水,让空气流动,形成“穿堂风”;

种植槐树、榆树等遮阴植物,使庭院温度降低。

✅ 居室陈设

铺设竹席、藤席,使用竹床、藤床透气散热;

“水枕”“石枕”等用作寝具,吸走体表热量,助于清凉入睡。

四、穿衣与用扇,物理降温

夏季服饰以轻薄透气为主,古人多穿轻纱、细麻等衣物,色彩多为浅色以减弱阳光吸热。

而扇子作为随身避暑工具,从芭蕉扇到折扇、团扇,不仅实用,还成为文人墨客的风雅象征。炎炎夏日,手摇一把扇子,既降温又显风度。

展开全文

五、夏日出游寻凉意

古人也爱在夏季外出寻找清凉:

临水而居、泛舟湖上,享受水面凉风;

山间避暑,选择温度较低的山林休憩;

夜间乘凉,诗人常在夏夜纳凉时赏月听蝉,留下大量描写夏夜清凉的诗篇。

六、皇家避暑:承德避暑山庄

清朝时期,帝王在盛夏会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这里山高林密,水流环绕,夏季比京城凉爽数度,成为皇室办公与避暑两用之地,体现了古人选址与自然结合以应对酷暑的智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在没有现代空调与电器的时代,古人通过 “藏冰取凉、清淡饮食、透气居住、轻薄衣物、扇风纳凉、临水避暑” 等方式,优雅且智慧地度过酷暑。

这些古人的避暑方式不仅有效,还融入了生活的仪式感与自然的亲近感,让“避暑”成为一种生活美学。

夏日已至,不妨也借鉴古人的智慧,让今年的夏天不仅是凉爽,更是充满生活趣味的季节。

养生小贴士

[外设]不信邪,二购oneda电池,继续拉跨;三无货,价格更美丽,一试无虞
乳头形状的奶瓶
💡 小知识

乳头形状的奶瓶

📅 09-25 👍 529
一文看懂!金檀木与金丝檀木的区别究竟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