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气对于不同波长电磁辐射的阻拦率。
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帕克斯天文台的64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甚大天线阵(VLA)。
格陵蘭望遠鏡位於格陵蘭,由臺灣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主導興建,為全球特長基線干涉陣列成員之一。
射电望远镜(英語:Radio telescope)是一个专门的天线和无线电接收机,在射电天文学用来接收天空中从天文射电源的无线电波[1][2][3]。射电望远镜的外形差别很大,有固定在地面的单一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能够全方位转动的类似卫星接收天线的射电望远镜,有射电望远镜阵列,还有金属杆制成的射电望远镜。
1931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央斯基用天线阵接收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无线电波。随后美国人格羅特·雷伯在自家的后院建造了一架口径9.5米的天线,并在1939年接收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无线电波,并且根据观测结果绘制了第一张射电天图。射电天文学从此诞生。雷伯使用的那架天线是世界上第一架专门用于天文观测的射电望远镜。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取得了四项非常重要的发现: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被称为“四大发现”。这四项发现都与射电望远镜有关。
天文望远镜的极限分辨率取决于望远镜的口径和观测所用的波长。口径越大,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由于无线电波的波长要远远大于可见光的波长,因此射电望远镜的分辨本领远远低于相同口径的光学望远镜,而射电望远镜的天线又不能无限做大。这在射电天文学诞生的初期严重阻碍了射电望远镜的发展。
1962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马丁·赖尔(Ryle)利用干涉的原理,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大大提高了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其基本原理是:用相隔两地的两架射电望远镜接收同一天体的无线电波,两束波进行干涉,其等效分辨率最高可以等同于一架口径相当于两地之间距离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赖尔因为此项发明获得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干涉原理示意图[编辑]
目前射电天文学领域已经广泛应用长基线的干涉技术,将遍布全球的射电望远镜综合起来,获得了等效口径相当于地球直径量级的射电望远镜。美国建设了VLBA,欧洲建设了欧洲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网络(EVN),二者组成了"全球VLBI网",在频率高于5GHz获得亚毫分秒(Sub-milliarcsecond)的分辨率[4]。臺灣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及其合作者美國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曾於2009年建議將一座電波望遠鏡架設於格陵蘭,以實現次毫米波全球特長基線干涉陣列submm-VLBI,取得極高角分辨力[5],該座名為「格陵蘭望遠鏡」之天線碟已於2017年建置完成,於2018年1月試觀測成功,與「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成員連線觀測。
目前世界上已建成和在建的一些著名射电望远镜[编辑]
美国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远镜,为固定在天然火山口当中的单口径球面天线,口径305米,后扩建为350米。现已因严重损坏而退役。
美国新墨西哥州沙漠中的甚大天线阵(VLA),由27面架设在铁轨上的口径25米的天线组成,排列成Y字形。
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天线阵。(ALMA)
格陵蘭望遠鏡[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本的VSOP,利用日本HALCA卫星携带的8米射电望远镜与地面上的射电望远镜组成干涉仪。
德國的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口徑100米。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坡卡洪塔县绿岸的绿堤望远镜,天线尺寸为100米x110米。
中国上海佘山天文台的65米射电望远镜。
中国北京市密云县密云水库北岸国家天文台,5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中国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窩氹洼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目前是世界上单一口径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
俄罗斯RATAN-600环状射电望远镜,直径576米
日本野邊山宇宙電波觀測所的45公尺電波望遠鏡和野邊山毫米波陣列。
法国楠賽無線電觀測站,1964年建成。
筹建中的平方千米阵。(SKA)
参阅[编辑]
Astropulse
射电天文学
舒曼波
搜寻地外文明计划
天文台列表
望遠鏡類型列表
望远镜
延伸阅读[编辑]
(英文)Rohlfs, K., & Wilson, T. L. (2004). Tools of radio astronomy.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library. Berlin: Springer.
(英文)艾萨克·阿西莫夫 (1979年). Isaac Asimov's Book of facts; Sky Watchers. New York: Grosset & Dunlap. Page 390 - 399. ISBN 0-8038-9347-7
参考资料[编辑]
^ Marr, Jonathan M.; Snell, Ronald L.; Kurtz, Stanley E. Fundamentals of Radio Astronomy: Observational Methods. CRC Press. 2015: 21–24 [2016-10-02]. ISBN 14987701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 Britannica Concise Encyclopedia.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2008: 1583 [2016-10-02]. ISBN 1593394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7).
^ Verschuur, Gerrit. The Invisible Universe: The Story of Radio Astronomy 2.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7: 8–10 [2016-10-02]. ISBN 0387683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Introduction to the EVN. [2014-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5).
^ 中研院天文-格陵蘭望遠鏡與次毫米波特長基線干涉儀計畫. www.asiaa.sinica.edu.tw. [2018-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臺灣)).
^ 格陵蘭望遠鏡次毫米波特長基線干涉儀
外部連結[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射电望远镜
astronomytoday.com - "Radio Astronomy" by Sancar J Fredst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無線電天文學概念
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
射电望远镜
天文無線電波源
天文干涉儀(英语:Astronomical interferometer)
单位: 瓦特(W)、揚斯基(JY)
電波望遠鏡單一望遠鏡
RATAN-600望远镜(俄国)
阿雷西博望遠鏡(波多黎各, 美国)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中华人民共和国)
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德国)
格林班克望远镜(美国)
野邊山宇宙電波觀測所(NRO,日本)
撒丁島電波望遠鏡(SRT,意大利)
乌塔射电望远镜(印度)(英语:Ooty Radio Telescope)
臼田宇宙電波觀測所(日本)
大型毫米波望遠鏡(LMT,墨西哥)
加州理工學院次毫米天文台(CSO,美国)
洛弗尔望远镜(英国)
奇台射电望远镜(QTT,中华人民共和国)
RT-70(英语:RT-70)
格陵蘭望遠鏡(中华民国、美國)
南半球
帕克斯天文台(澳洲)
干涉儀
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LMA,美国)
澳大利亚平方千米阵探路者(ASKAP,澳大利亚)
艾伦望远镜阵(ATA,美国)
澳大利亞望遠鏡緻密陣列(ATCA,澳洲)
加拿大氢强度测绘实验(CHIME,加拿大)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
欧洲甚长基线干涉网(EVN,欧洲)
巨米波電波望遠鏡(GMRT,印度)
韩国宇宙電波觀測网(KVN,韩国)
低频阵列(LOFAR,荷兰)
MeerKAT(南非)
多元射电联合干涉网(MERLIN,英国)
一英里望远镜(英国)
平方千米陣(SKA,南非、澳洲)
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SMA,美国)
甚大天線陣(VLA,美国)
超長基線陣列(VLBA,美国)
韦斯特博克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WSRT,荷兰)
太空射电望远镜
Spektr-R(俄国)
HALCA(日本)(英语:HALCA)
天文台
阿尔贡金射电天文台(加拿大)
特設天體物理台(SAORAS,俄国)
海斯塔克天文台(美国)
卓瑞爾河岸天文台(英国)
马拉德射电天文台(英国)
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
自治领射电天体物理台(DRAO,加拿大)
人物
卡尔·央斯基(单位:Jy)
格羅特·雷伯
约瑟琳·贝尔·伯奈尔
马丁·赖尔
法蘭克·德雷克
扬·奥尔特
安东尼·休伊什
约翰·丹尼尔·克劳斯
阿诺·彭齐亚斯
南仁东
罗伯特·威尔逊
相關主題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主動搜尋地外文明計劃(METI)
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
奇怪電波圓環
干涉儀
搜寻来自近地外智慧生命群落的无线电波计划
Wow!訊號
来自HD 164595的信号
脉冲星计时阵列
可见光天文学
次毫米波天文學
引力波天文学
高能天文學
微中子天文学
规范控制数据库 各地
法国
BnF data
德国
以色列
美国
学术
AAT